劫态的谷底峰到s生生死从巅
说实话,作为一个从2018年就开始关注Cosmos的老韭菜,看着它现在这个惨状,我真是又心疼又无奈。记得2021年那会儿,ATOM价格冲上40多美元的时候,哪个群不是讨论Cosmos的?现在呢,4美元出头,连个水花都砸不起来。 2024年TIA空投那会儿,我朋友圈里到处都是晒收益的。有个哥们儿拿着50个钱包薅羊毛,光空投就拿了上百万。当时我就跟他说:"兄弟,见好就收吧。"结果呢?现在TIA从20美元跌到1.6美元,他那百万收益连个零头都没留住。 这种事情在Cosmos生态里简直成了魔咒。OSMO、JUNO这些项目,哪个不是先暴涨后暴跌?我认识的一个开发者,2022年all in做Osmosis生态,现在连房租都快交不起了。这种"炒一波就跑"的恶性循环,把整个生态都搞成了赌场。 说来讽刺,作为Cosmos的"亲儿子",ATOM反而像个后娘养的。你去问问现在做Cosmos生态的项目方,有几个人真的在乎ATOM?每个链都搞自己的代币,ATOM除了投票基本没啥用。这就好比盖了个商场,结果每个商户都有自己的积分系统,商场的会员卡反而没人用。 我有个做DeFi的朋友打了个特别形象的比方:"ATOM现在就像个空心的洋葱,剥开一层又一层,最后发现啥也没有。"高通胀、没上限,搞得持币人天天提心吊胆。你说这还怎么玩? 最让人心寒的还是那个JUNO事件。2022年那会儿,因为鲸鱼薅羊毛,社区直接投票把人家的代币没收了。我当时就在想:这跟强盗有啥区别?果然,后来JUNO价格从43美元跌到不到1毛钱,简直就是现世报。 这暴露出Cosmos生态最大的问题——治理机制就是个笑话。表面上看是去中心化,实际上就是谁嗓门大谁说了算。我参与过几次提案投票,那场面跟菜市场吵架似的,哪有半点区块链精神? 其实不光Cosmos,现在所有搞多链的都在渡劫。最近跟几个项目方聊天,他们说得特别实在:"现在机构资金都往比特币、以太坊跑,我们这些'花里胡哨'的技术,人家根本看不上。" 但你说技术差吗?真不差!Cosmos的IBC协议我到现在都觉得是最优雅的跨链方案。可问题是你技术再好,没用户、没应用,不还是白搭?这就好比造了条八车道的高速公路,结果上面就跑了三辆拖拉机。 不过话说回来,现在这个熊样儿,说不定正是抄底的好时机。你看那些分析机构的预测,有人看衰到2美元,也有人看到40美元。要我说,这就跟算命似的,谁也说不好。 但有一点我特别确定:Cosmos要真想翻身,光靠技术升级是不够的。得先把经济模型捋顺了,把治理机制搞明白了,最重要的是——把那些整天想着割韭菜的项目清理出去。不然啊,就算牛市来了,照样是个扶不起的阿斗。 作为一个老Cosmonaut,我现在就一个想法:要么浴火重生,要么干脆死透。这么半死不活地吊着,看着都难受。一场空投引发的血案
ATOM的尴尬处境
治理乱象与信任危机
多链生态的集体困境
黎明前的黑暗?
- 最近发表
- 随机阅读
-
- 澳大利亚监管机构为何要对Kraken交易所开刀?
- XRP即将迎来爆发期?18天内或现惊人涨幅
- 为什么我看好Band Protocol?
- 2023日照钙博会:一次不容错过的行业盛会
- MetaMask Snap:重新定义加密钱包的未来
- 洪伟实盘手记:12月4日夜盘比特币以太坊深度解析
- 震惊!美国苹果商店突袭下架中本聪钱包,背后藏着什么秘密?
- 深夜币圈沉思录:10月5日BTC/ETH操作风向标
- 从巅峰到谷底:一位加密货币教父的跌宕人生
- IMX套利实战:如何在资金费率差异中掘金?
- 以太坊2.0质押系统或将迎来重大变革:V神的UTXO构想引发热议
- 交易是一场与自己博弈的心灵修炼
- 香港打响稳定币监管第一枪:人民币国际化迎来数字新机遇
- 跨链桥风云再起:谁在Multichain停运后称霸市场?
- 以太坊强势突破在即:1900关口成关键战场
- 比特币强势反弹背后的秘密:ETF进展点燃市场热情
- 华尔街疯狂押注以太坊:12个即将爆发的潜力项目深度解析
- 市场观察:加密资产蓄势待发,耐心等待转机
- 区块链应用开发三部曲:合约、DAPP与Swap的实战解析
- 展望OMP公链的未来:区块链世界的新可能
- 搜索
-